查看原文
其他

包公当年在肇庆挖的七口井都在哪?原来……

👆星标“西江网”,与肇庆相约






公元1040-1042年,一代名臣包拯任端州知州,留下了许多一心为民的事迹与传说。为根治西江瘴疠,率众凿七井便是其中之一,这些井也因此被称为包公井。可惜的是,七井如今仅剩二井,另外已消失的五井具体位置究竟在哪里,至今没有考证结果。


那么,

剩下的两口井位于哪里?

他们又有些什么故事呢?

今天,西江君带你一起

了解它们的故事





七口水井分别在哪?史书上有记载

端州包公七井,历来备受关注。

肇庆市博物馆原馆长冯咏浩介绍,

从明初董源的《义井记》

到清代屈大均的《广东新语》等

都对包公井有所记载、考证。

▼▼

其中,董源《义井记》云:“宋仁宗朝,包孝肃公以知扬州天长县徒知端州。病民之汲于江,作七井以便其用。其一在府治内,后人以其水清冽比公之介,名之曰包公井。距府治西岳庙旁,则其第二井也。其三在县学前街南,俗谓之义井。其四是分司巷口。其五在广济仓右。自广济而转北门之左,其六井也。自城北而復主帅堂之前,其第七井也。


清代康熙《肇庆府志》也记载:“有包公井,在府厅之东,宋康定间,郡守包拯所凿,其水清冽至今,城中多汲用之,人以比公清操云。井有七,一在府治内;在府治西岳庙旁则第二井也;在县学前街南,俗称义井,则第三井也;其四在分司巷口;其五在广济仓右;其六在北门之左;其七在主帅堂前。”



冯咏浩介绍,

包公率众开挖的这七口井,

府城内五口、城外二口。


第一井即民间传说的包公锁妖井,位于原府治内,即原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已消失。


第二井,位于原府治西岳庙旁,即龙顶岗之西岗脚下,俗称“大井头”,2002年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井,位于原髙要县学宫前街南,俗称“义井”, 即今肇庆中学(原高要县学宫位置)南,在古城墙附近,已消失。


第四井,位于原分司巷口,今十字路“道源斋” 前,已消失。


第五井,位于原广济仓右侧,今米仓巷原髙要县委干部宿舍大院内,2010年被列入肇庆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第六井在北门之左,原左图街西尽头,已消失。


第七井,在原主帅堂前,即今市第十五小学教师宿舍南侧,已消失。


曾经的三联巷包公井。叶伟华 摄

冯咏浩还说,城内五口都集中在当年端州衙门与米仓巷之间居民最集中聚居的范围内。从平面布局来看,确像北斗七星,证实了屈大均《广东新语》的记载:“包孝肃为端州守,尝穿七井,城以内五,城以外二,以象七星。”


仅存的两口井,

目前情况又是怎样呢?

他们都有哪些故事?

继续往下看↓↓




三联巷口包公井: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居民仍来取水




三联巷口保存的包公井,

即“大井头”包公井,

由本地文史专家刘伟铿考证,

2002年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井上建有“清泉井亭”和碑廊,周边绿化优美,干净整洁。据了解,该包公井在2005年、2014年8月进行过修葺,周边环境的日常管理由正西社区负责。


7月9日,

记者看到老人们在亭内闲话家常,

孩童则休闲玩耍,

时不时好奇地观看井内的小金鱼,

井口已用铁网防护,可见或深或浅的绳索印痕。


亭子入口处的石碑碑文显示:该井圆形井筒,弧形花岗岩石井壁,直径0.75米。石灰岩石井栏,方座圆口,内径0.60米,高0.35米,口沿有深绳痕。井台用花岗岩石条铺砌。井水清源滑甘,当时有“为万灶所需,食之无疾”美誉。该井是包拯任端州知州期间改革饮用水源,遏制疾病蔓延的善政举措,具有较高历史研究价值。保护范围为从井口沿向外延伸15米范围内。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

随着自来水的普及,

周边群众才慢慢不再到这里来取水使用。






米仓巷包公井:

隐身杂物房多年被意外发现




该处包公井的发现颇费周折,

附近一口解放初开挖的水井

甚至一度被误以为就是包公井。

2007年6月,冯咏浩深入调查寻访后,

惊喜发现这口真正的包公井。

2010年12月,该井被公布为肇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冯咏浩回忆,2007年5月底,自己接到老居民的“报料”,称米仓巷3号大院内的大井不是包公井,真正的包公井被夹在居民屋缝中了,里面还有井水。“我本来就对那口大井是包公井的说法心存疑惑,觉得它没有一点‘古味’。”他决定探个究竟。在多位老街坊的热心帮助下,冯咏浩在米仓巷挨家挨户访问调查,发现米仓巷历史上有水井13口之多,要找出真正的包公井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而那位老居民报料的古井,经鉴定后是明代所凿,并非包公井。之后,在老居民的介绍下,冯咏浩找到原肇庆市第十中学的退休老师陈佩兰。他告诉冯咏浩,3号院内确实还有一口古井,但在1973年建楼房时被盖在了底层,当时居民认为古井有水,可作消防用水,建楼时特意在楼底层圈出一小地方,容下了这口水井。由于多年用不上,一户人家把该处用作杂物房上锁了。冯咏浩守候多日后,终于等到住户许志民。“当时井口已用石板盖住,堆满杂物。我们清理杂物后,发现此井有两层井栏,古石井栏在下,井水清澈无味。井壁全用统一规格的古青砖筑成,砖缝凹而大,砖体露出部分都没有棱角了。显然是长期被水桶、流水冲击所至。砖被浸泡后是那么圆润、凝重,砖色偏蓝黑,略带紫色,深沉、润泽,再细看井眼,砖体已早被历代淘井人磨踏不少,砖体亦显得薄了。看到这些‘古味’,我就知道它是包公井无疑了。”经过细心考证,最终也证实了冯咏浩的惊喜发现。


随着府城保护与复兴项目的推进,

2018年2月,米仓巷包公井文化广场建成开放,

许多游客都慕名前去一睹包公井真容。



记者看到,

这口包公井仍“蜗居”在房屋一角,

井口也用铁网罩住并上锁,

栅门上了锁,

游客只可以在门口、窗户远观。


老街坊周小媚也在观看包公井。在广场陈列农具的位置,她告诉记者:“我家原来就在这里。”此处距离包公井不过二三十米。“小时候,我们都在这里打水用,夏天买了西瓜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来这里打水泡西瓜。”她回忆道,“以前大人也常说这是包公打的井,我们小孩听了就算,哪里会特意记住?后来这里建了楼房,这口井就被锁住了。”


搬离以后,每次经过附近,周小媚都会特意来逛逛,看看包公井,在广场拍拍照。“这里有我们很多回忆,包公井也重见天日了,真是很欣慰很感慨。”




下期预告:

高要学宫:又称文庙,肇庆府学宫。始建于北宋崇宁初,元末遭兵毁,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建。殿宇高大庄严,雕梁画栋,结构复杂,是广东保存较好的明代学宫建筑艺术珍品。


图、文、视频:

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赖小琴

编辑 张嘉华

校对 陈楚


猜你喜欢:


你有多久没看电影了?我们走访了肇庆的电影院,它们的现状是……

肇庆“李子柒”火了!她用废纸做出童话屋,引100W人围观

9月20日起,肇庆农村将告别砂土路!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所发原创文章版权均属肇庆西江网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转载的一律属于侵权。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